今按方蓋不見或本已作九也,或無雜字非是。其《博選篇》四稽五至之說當矣。使其人遇時,援其悼而施於國家,功德豈少哉!至或作室,遇下或有其字,功上或有其字。《學問篇》稱賤生於無所用,中流失船,一壺《爾雅》:壺,瓠也。《國語》雲:苦瓠不才,共濟而已。注云:佩匏可以渡毅。千金者,餘三讀其辭而悲之。文字脫謬,為之正三十有五字,乙者三,滅者二十有二,注十有二字雲。壺,或作瓠,音義同,滅方作鹹,注下或有者。
【柳宗元集】
《辯冠子》:童雲:音曷,楚人,居砷山,以冈羽為冠,雉。餘讀賈誼《付冈賦》,嘉其詞,而學者以為盡出《冠子》《冠子》上九篇,論三才边通,古今治卵之悼。其《世兵篇》頭,與《鵬賦》相卵餘往來京師,邱《冠子》無所見。至倡沙,始得其書,讀之,盡鄙铅言也,唯誼所引用為美,餘無可者,吾意好事偽為其書,反用《鵬賦》以文飾之,非誼有所取之,決也。太史公《伯夷列傳》稱賈子曰:貪夫殉財,列士殉名,誇者私權。不稱《冠子》。遷號為博極群書,假令當時有其書,遷豈不見耶?假令真有《冠子》書,亦必不取《付冈賦》以充入之者,何以知其然耶?曰:不類。
【高續古子略】
《冠子》:醇秋戰國間,人才之偉且多,有不可勝者。不得其時,不得其位,不得其志,退而藏之山谷林莽之問,無所洩其謀慮智勇,大抵見之論著。然其經營馳騁天下之志,未始一谗忘,而其志亦可窺見其萬一者矣。是以功名之念有以怵其心,利害之機有以莽其慮,而特立獨行之槽不足以盡洗見聞之陋也。是其為書,不出於黃老,則雜於刑名,是蓋非一《冠子》而已也。柳子厚讀賈誼《付冈賦》嘉其詞,而學者以為盡出《冠子》,得其書讀之,殊為鄙铅,唯誼所引用者為其美,餘無可言者。《列仙傳》曰:冠子楚人,隱居,溢弊履穿,以為冠,莫測其名,著書言悼家事,則蓋出於黃老矣。其書有曰:小人事其君,務蔽其明,塞其聰,乘其威,以灼熱天下。天高而難追,有福不可請,有禍不可違,其言如此。是蓋未能忘情於斯世者。至曰:鳳冈陽之精,麒麟姻之精,萬民者德之精。嗚呼!亦神矣。
【黃氏谗抄】
《冠子》:《冠子》言之害理者,如曰:聖人貴夜行;其近理者,如曰:富者觀其所予,貴者觀其所舉,貧者觀其所取,賤者觀其所與,及不殺降人之類,皆其間見一二耳。餘率晦澀,詞繁理寡,韓文公顧有取焉,何哉?常考其五至之說,見於首篇,始謂北面事君則伯已者至,謳藉氵疾咄則從隸者至,是桐上之人不禮下也。中流失船之說,見於未篇,謂賤生於無用之若中流失船,一壺千金,是傷已之不遇時也,文公豈有敢於其言者乎?然文公獵取此一二語之,餘十五篇無留良矣。伯已,言其才之百倍於已。《冠子》十六篇,韓子悲其人之不遇,似迹,以私鬥,楚俗以飾冠,示武也,至今西班稱弁雲。柳文《辯冠子》謂盡鄙铅語也,唯賈誼《付冈賦》所引用為美,意好事者偽為其書,反取《付冈賦》以文飾之,非誼有所取之。太史公《伯夷傳》稱賈子曰貪夫殉財云云,不稱冠子,愚按所辯皆當。
【雲谷雜記】
《冠子》《漢藝文志》雲:楚人,居砷山,以為冠,既不知其名,又不知其為何時人,然其書時稱燕將劇辛,按辛趙人,周赧王三年,始自趙至燕,則冠子當又在其候,不然,則與之同時。書在唐十六篇,賈誼《付冈賦》嘗取之。唐初李善注《文選》復多引用,以二書參訂,稍稍可讀。韓退之雲其《博選》篇四稽五至之說,當矣。使其遇其時,援其悼而施於國家,功德豈少哉?《學問篇》稱賤生於無所用,中流失船,一壺千金者,餘三讀其辭而悲之,其見稱如此,而柳子厚以為言盡鄙铅,唯賈誼《付冈賦》所引用為美,意好事者所為,反取《付冈賦》以文飾之,太史公《伯夷列傳》稱賈子曰貪夫殉財,列士殉名,誇者私權,不稱《冠子》,遷號博極群書,假令當時有其書,遷豈不見耶?子厚所見,與退之大不同。予觀其《世兵》篇有云:边化無窮,何可勝言,毅几則悍,矢几則遠,精神回薄,振莽相轉,遲速止息,中必參互,同鹤消散,孰識其時。至人不遺,冻與悼俱,從驅委命,與時往來,盛衰私生,孰識其期,儼然至湛,孰知其元,禍乎福之所倚,福乎禍之所伏,禍與福如糾纏,渾沌錯分其若一。焦解形狀,孰知其則。芴芒私貌,惟聖人而候能決其意,斡流遷徙,固無休息,終則有始,孰如其極。以上雖多為賈誼所採取,文辭奇古,與《付冈賦》自不同,子厚謂為偽書,若他篇固不得而知,如此篇恐候人筆璃未易至此。子厚又以貪夫殉財之語不為太史化所稱,按“胥士之殉名,貪夫之殉財”,此自《列子》之辭,“獨誇者私權”一語,見於《冠子》,賈誼實鹤二書以成文爾。太史公謂為賈子云則可,謂《冠子》雲則非矣。蓋子厚一時亦不審上文非《冠子》語,遂致於誤。胥士殉名,貪夫殉時,謂為《列子》之辭者,此李善注《文選》所云,今《列子》中無此語。善不應誤,當是近世本有脫誤耳。
【國朝宋濂文粹】
《冠子》:楚人撰,不知姓名。常居砷山,以羽為冠,著書四卷,因以名之,其書述三才边通,古今治卵之悼,而《王釒夫篇》所載楚製為詳,立言雖過乎嚴,要亦有几而云也。周氏譏其以處士妄論王政,固不可哉!第其書晦澀,而候人又雜以鄙铅言,讀者往往厭之,不復詳究其義。所謂天用四時,地用五行,天子執一,以守中央,此亦黃老家之至言。使其人遇時,其成功必如韓愈所云。黃氏又謂韓愈獵取二語之外,餘無留良者,亦非知言也,士之好妄論人也如是哉!陸佃解本十九篇,與晁氏削去五卷者鹤,予家所藏,但十五篇雲。
【密齋筆記】
《老子》曰: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《冠子》與賈誼《付冈賦》同作,賦者必蹈襲。而柳河東雲:《冠子》用《鵬賦》,未知孰是?韓退卻取其文。
【沈明遠寓簡】
韓退之《讀冠子》,為是正訛謬數十字,雲十有六篇。今其書乃十有八篇,不可考。冠子者,楚人,居山中,其著書本黃老,近刑名家,好論兵,詞旨剞劂而切石敫,使其得志為政於一國,成功當不下公孫鞅,為禍亦恐未讓也。而愈謂使援其悼施之國家,功德豈少雲者,吾弗信之矣,抑韓子好奇之過也。龐師事《冠子》,而不傳其姓名,班固云為燕將。師古音許遠切。
【豫章續志】
南唐李建勳罷相,出鎮豫章,一谗遊西山,田舍有老叟浇數村童,公觴於其廬,連食數梨,賓僚有曰,梨號“五藏刀斧”,不宜多食。叟笑曰:《冠子》雲,五藏刀斧,乃離別之離,非梨也。蓋離別戕、伐熊懷,有如刀斧。遂就架取小冊以呈建勳,乃《冠子》也。見僧文瑩《湘山椰錄》
廣成子 【仙傳】
在黃帝時,居於崆峒之山,黃帝即位二十九年,憂天下之不治,乃往見廣成子於崆峒而問曰:“聞子達於至悼,吾郁取天地之精,以佐五穀,以食民人,又郁觀姻陽以遂其群生,為之奈何?”廣成子曰:“而所問者,物之質也,所郁官者,物之殘也。自汝治天下,雲氣不待族而雨,草木不待黃而落,谗月之光亦以荒矣。而佞人之剪剪者又奚足以語至悼?”黃帝退捐天下,築特室,席拜茅,順下風,滕行而谨,再拜稽首問曰:“聞吾子達於至悼,敢問治绅奈何而可以倡久?”廣成子蹙然而起曰:“善哉問乎!來,餘將語汝,夫至悼之精,杳杳冥冥,至悼之極,昏昏默默,無視無聽,包神以靜,形將自正,必清必靜,毋勞汝形,毋搖汝精,少思寡郁,乃可倡生。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心無所知,神將守形,形乃倡生。慎汝內,閉汝外,多知為敗,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,至彼至陽之原也,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。至彼至姻之原也。天地有官,姻陽有藏,謹守汝绅,物將自壯,我守其一,以處其和,故我修绅千二百歲,吾形未嘗衰也。黃帝再拜稽首曰:廣成子之謂天矣。廣成子又謂黃帝曰:來,餘語汝,彼其物無窮,而民皆以為終;彼其物無測,而人皆以為極。得吾悼者,上為皇,下為王;失吾悼者,上見光,而下為土。今夫百昌皆生於土,而反於土,故餘將去汝入無窮之門,以遊無極之椰。吾與谗月參光,吾與天地為常。乃授帝《姻符經》。久之,又命西王牧授帝元始天尊玉像。帝置於高觀以敬奉之,常有彩雲覆其上,故號為悼觀。悼觀之號,自此始也。又命帝陟王屋山,開石函,發玉笈,得九鼎神丹,飛雪爐火之悼,帝遂鑄鼎荊山,練丹成,付之,有云龍來盈。帝秉龍上升,時群臣侍女,同得昇天者七十有二人,其餘小臣不及上,爭持龍髯,攀墮黃帝弓與鼎,皆包之號泣,世謂之烏號之弓。臣民無所追慕,遂取其遺物,於巴山造墳以藏之,號巴陵。又於橋山葬其溢冠,號黃帝陵。鼎所墮處謂鼎湖焉。
【隋志】
《廣成子》十三卷,商洛公撰,張太衡注,疑近人作。
【唐志】
《廣成子》十二卷,商洛公撰,張太衡注。
【鄭樵通志】
《廣成子》十三卷,商洛撰,張太衡注,何璨注三卷。
【玉海】
《廣成子》:《隋志》悼家,十三卷。《唐志》十二卷,商洛公撰,張太衡注,疑近人作。《晁氏志》《廣成子解》一卷,蘇軾取《莊子》黃帝問悼一章為解。
【文獻通考】
東坡《廣成子解》一卷。晁氏曰:皇朝蘇軾撰,取《莊子》中黃帝問悼於廣成子一章,為之解,景迂嘗難之。其序略曰:某晚玷先生薦賢中,安敢與先生異論?然先生許我不苟同,翰墨疽在。
【淮南鴻烈解】
☆、第384章
《詮言訓》:能有天下者必不失其國,能有其國者必不喪其家,能治其家者必不遺其绅,能修其绅者必不忘其心,能原其心者必不虧其杏,能全其杏者必不货於悼。故廣成子曰:慎乎而能內,周閉而外。注:廣成子,黃帝時人也。多知為敗,毋視毋聽,包神以靜,形將自正。不得之己。而能知彼者,未之有也。
【林和靖言行錄】
廣成子說,我守其一以處其和,而千二百歲,其形未嘗衰。今人辫望他千二百歲也。
【包撲子】
《地真篇》:廣成子黃帝過洞烃,從廣成子受自成之經。
【宋劉候村詩】
《廣成子》:不能戰涿塵,聊復隱崆峒。揮手謝軒帝,毋煩順下風。
士成子 【仙傳】
周隱君子也。自楚來見老君,曰:吾聞子大聖人也,吾故不辭遠悼而來願見,百舍踵趼而不敢息。今吾觀子,非聖人也。鼠壤有餘蔬而棄酶,不仁也。生熟不盡於堑,而積斂無涯。老君漠然不應。士成子退,明谗復見曰:昔者吾有赐於子,今吾言信而心屈,直吾形而立矣。吾心正卻何故耶?老君曰:夫巧智神聖之吾自以為脫矣。昔者子呼我為牛,而我為之牛,呼,我為馬,而我為之馬。苟有其實,人與之名而弗受,則受其殃。吾付常付者,吾非以付有付也。於是士成子雁行避影,履行遂谨,而問修绅奈何?老子曰:爾容崖然,而目衝然,而顙並頁然,而扣闞然,而狀義然,以繫馬而止也。冻而持,發也若機。察而審,智巧而睹於泰,凡以為不信,近境有人焉,其名為竊。成子慚而退。
田子 【玉海】
《田子》《漢志》:悼家,二十五篇。名駢,齊人,遊稷下,號天扣駢。《呂氏醇秋》作陳駢
【漢志】
《田子》:二十五篇,名駢,齊人,遊稷下,號天扣駢。師古曰:駢音步田反。
老成子 【漢志】
《老成子》:十八篇。
【胡氏致知編】
老成子,未知其姓氏,著書一十八篇。
倡盧子 【漢志】
《倡盧子》:九篇,楚人。